ID: 22581562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205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了解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通过《中国丝绸之路的繁荣》等史料,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阶段发展的概况,进而体会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结合丝绸之路在沟通世界和作为中西商贸往来通道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国与欧亚历史发展的轨迹,认识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通道,而且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自主预习·悟新知】 一、丝绸之路 狭义的丝绸之路特指西汉①    出使西域后形成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东西方交通线路,时段局限在西汉时期 广义的丝绸之路 (1)从时间上看,可上溯到先秦,自西汉形成,经东汉发展,魏晋时发展曲折,到唐代兴盛,下及宋元,直到明代初期,此后衰落,但清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时有恢复和发展,至近代丝绸之路仍有所发展。 (2)从空间上看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②    丝绸之路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③    、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西南丝绸之路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④    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⑤    、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1)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⑥    的海路。 (2)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⑦    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3)明初⑧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技术交流: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物质交流:(1)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⑨    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筑或墓碑的装饰品。 (2)西汉从大宛国获得了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3)⑩    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文化交流:(1)    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2)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1.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 (1)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汉初复杂、多元并存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 (2)丝绸之路的开辟是西汉王朝处理对匈奴关系方面的战略性附属物,具有历史无意识性。 (3)古代丝绸之路内涵的扩大化与多样化,发展过程的主动性与波动性。 2.古代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1)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 经济繁荣是国运昌盛的缩影,是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先决条件。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古代中国强盛之时。 (2)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的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 政府支持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