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生活观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苏武牧羊、孔融让梨等。 蕴含着忠诚爱国、坚贞不屈、礼让谦逊等传统美德。 (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道德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探究与分享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①“梨无主”指的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那棵梨树没有明确的主人在现场看管。“吾心独无主乎”强调了我们自己的内心要有一套道德准则和自我约束的原则。许衡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不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即使身处乱世,面对无人看管的梨树,也不能违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去摘取不属于自己的梨子。 ②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用内心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体现了高度的自律和对道德的坚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1)判断标准: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2)广泛影响: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中华民族荣辱观的判断标准 相关链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1)“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阅读感悟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隋代书法家智永所书《真草千字文》中的“墨悲丝染”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隋代书法家智永所书《真草千字文》中的“墨悲丝染” 提示:本栏目通过“墨悲丝染”的典故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以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成就更好的自己。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