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生活观察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 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①社区里的李大爷。他退休后,主动承担起社区义务巡逻员的工作。每天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遇到邻里纠纷,他也会耐心地调解,让大家和睦相处。李大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的热心肠让整个社区充满了温暖。 ②年轻的志愿者小张。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解闷。在一些公益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小张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品质。 ③学校的王老师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中国好人”。她对待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教导在生活中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王老师的敬业奉献和仁爱之心,体现了教师的高尚品德,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仁爱友善的传统美德。 这些身边的“中国好人”,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让美德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重要性 在生活中的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行动 探究与分享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 于敏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①学习与自我提升方面,持续学习新知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自律习惯,制订学习和成长计划,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任务;勇于挑战自我,参加各类竞赛、考试,或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 ②工作与事业方面,追求卓越品质,在工作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工作创新,为所在单位或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气馁、不放弃,以坚韧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办法。 ③生活态度方面,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提升自我价值感。 ④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困难群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做自强不息的人 (1)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