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我们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民法典保护我们的哪些权利 生活观察 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民法典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全面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民法典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①第七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的要求相契合。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在民事活动中坚守诚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②第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面。 ③第一百八十四条鼓励了人们见义勇为、互帮互助,这与“友善”的价值观相符。友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互助,这种规定有助于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 ④第一百八十五条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对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 ⑤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体现了“和谐”友善”的价值观。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和帮助,符合友善的价值追求。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的这些规定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二者相互呼应,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民法典的重要特征 探究与分享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条规定,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的,完成该行为的人可以请求其支付。在这个案例中,方某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遗失的公文包,赵某捡到公文包并归还,完成了方某所声明的特定行为,方某应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民法典确立基本原则的目的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