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乡间的小路》 【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但节奏富于变化。第一乐句的八份休止符、第三乐句的三连音、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原本匀称、齐整的节奏产生了波动,在恬静之中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段的音乐更富于活力,旋律在高音区流动,节奏也更为活跃,歌曲洋溢着舒畅、满足,无忧无虑的乐观情绪。这个乐段以半终止( 2 2 | 5 - )结束,然后进入第三乐段———第一乐段的再现。最后,尾句连续反复,短笛声、歌声伴随着夕阳、霞光渐渐消失在天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同学对音乐的理解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在一些音乐知识和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引导、点拨并加以巩固,然后再落实到实际的演唱当中。教学中通过聆听、律动、吹奏、演唱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情绪及两个不同乐段,并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并区分轻快活泼和舒展优美两种不同情绪。 2.通过竖笛吹奏、演唱、律动等形式来表现歌曲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校园歌曲的喜爱。 【教学重点】用活泼自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 2.歌曲中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附点等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等 学生:竖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3.图片欣赏、导入(小路图片,导语: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走进乡村) 利用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轻松愉快的心情,并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浅的印象,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二、教学铺垫 (一)轻快的歌声导入(师:听,田野里传来牧童轻快的笛声,教师竖笛吹奏4小节旋律)出示曲谱(师:轻快的笛声在这儿呢)竖笛学吹 (师:牧童们,拿出你的竖笛吹吹)唱谱出示图形谱(鹅卵石图形谱、小路)总结:“轻快跳跃” 通过聆听、吹奏、视唱、图形谱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第一乐段的情绪特点,在竖笛吹奏、视唱的过程中,解决难点节奏“休止符”。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二、教学铺垫 (二)优美的歌声1.导入,教师吹奏第一乐句(师:牧童的笛声越来越动听)出示4小节旋律、对比两次笛声的不同竖笛学吹(注意附点、后十六节奏)唱歌谱(注意附点、后十六节奏)5.画旋律线唱谱(总结:舒展优美)(三)对比区分1.导入(师:我们用牧童的笛声来接龙)2.接龙式吹奏两个乐句(讲清接龙方式)3.衬词哼唱(用“哩、啦”哼唱) 通过聆听、吹奏、视唱、旋律线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第二乐段的情绪特点,在竖笛吹奏和学唱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节奏:附点节奏、后十六节奏等。 把两不乐段的主题旋律句进行对比接龙,感受不同情绪特点,为唱好歌曲作准备。 三、学唱歌曲 (一) A段1.导入(师:牧童的笛声引来了一群小朋友赞美的歌声)2.完整聆听、区分乐段(你听出牧童的笛声在歌曲的哪个段落吗?)3.反馈、指名(不同颜色线条划分三个段落)4.出示A段①竖笛学吹(师:先吹吹活泼跳跃部分)②视唱曲谱③出示歌词④完整演唱(二)B段①导入并出示B段(师:还有舒展优美的部分呢)②学吹③唱谱④诗句赞美(师:听着这悠扬的笛声,老师不禁想起几句诗———有感情地朗诵)⑤师生朗诵⑥填词学唱表现 ①完整跟琴声唱②带上律动(提醒学生注意段落变化)③课堂小结 继续以“牧笛”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聆听、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