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年级《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姓名 年级班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课时数 1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归纳交通疏堵的主要措施。 2.对比国内外城市交通疏堵经验,理解不同措施的利弊。 3.结合区域实际,提出针对性的交通疏堵方案。 二、思想方法目标 1.运用综合思维,从经济、社会、生态多角度分析交通问题。 2.培养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掌握 “问题 - 措施 - 评价” 的研究方法。 三、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新疆哈密的城镇发展特点,理解交通问题的区域性。 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交通疏堵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意义。 课标 教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为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的问题研究,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城市交通疏堵的逻辑,强化 “地理问题解决” 能力。 学情 分析 1.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基本原理,对交通拥堵现象有感性认识(如早晚高峰堵车)。 2.学习难点: 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关系; 多利益主体(政府、居民、企业)的诉求协调。 3.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导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理念:学为中心、双基生根、思维生长、素养生成、人格成长 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七步:情境引入、问题导学、新知探究、深度学习、当堂应用、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引导探学用结拓) 三段:教、学、评 四分析:课标教材、重点难点、学情基础、教学方法 六设计:用时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两反思:学生活动反思,目标达成度反思 一核心:学生活动和集中练习时间≥15分钟(关键底线) 集体备课(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1. 情景引入(5 分钟) 案例:展示北京市 2023 年交通拥堵数据图(早高峰平均车速 15km/h),播放哈密市近年机动车数量增长曲线。 提问: 交通拥堵为何成为 “城市病”? 新疆哈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未来可能面临哪些交通隐患? 2. 问题导学与新知探究(15 分钟) 【资料一: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问题 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需求” 的因果链,结合板书 “拥堵 - 经济” 双向箭头图。 结论:经济发展推动机动化出行需求,而拥堵反制经济效率(如物流成本增加)。 问题 2:回顾我国已采取的疏堵措施及其效果。 活动设计:角色扮演 “市民代表”“交通局长”,列举措施(如限行、地铁建设),分析利弊(如限行缓解拥堵但影响出行自由)。 【资料二:城市交通疏堵的国际经验】 问题 3:国外发展公交的做法可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素材整合:归纳为 “公交优先(专用道)、票制补贴、智能化调度” 三方面(参考巴黎、东京案例)。 问题 4:哪些经验适合我国国情? 活动设计:辩论 “是否应全面推广新加坡拥堵收费政策”,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城市规模、管理水平分析。 【资料三:中国城市交通疏堵举措】 问题 5:从利益相关方(政府、车主、公交公司)分析措施利弊。 示例:“错峰上下班”——— 政府(缓解拥堵)、车主(通勤时间灵活)、企业(考勤管理难度大)。 问题 6:提出一项创新疏堵措施。 学生发言:如 “共享停车位”“电动车专用路网”,教师点评可行性。 3. 深度学习:哈密市交通疏堵方案设计(12 分钟) 背景:哈密市建成区面积 60km ,机动车保有量 15 万辆,主干道高峰期饱和度超 0.8,城郊结合部道路狭窄。 任务:分组设计《哈密市交通疏堵方案》,需包含: 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