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0902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6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知识(35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分) jīng yíng( ) zī yuán( ) hé ǎi( ) kuàng chǎn( ) làn yòng( ) mù dǔ( ) sōng zhī( ) táo zuì( ) 2. 选择正确读音/字形(6分) - 肆虐(nüè lüè) 盘踞(jū jù) 记载(zǎi zài) - (慷 糠)慨 (枯 估)竭 (节 结)制 3. 词语运用(6分) - 仿写近义词:慷慨———( ) 节制———( ) - 选词填空:晶莹 枯竭 目睹 ( )的露珠 ( )的河流 ( )灾难发生 4. 句子练习(8分) - 修改病句:看到这幅画,使我回忆起童年的往事。 - 仿写比喻句:地球像一位无私的母亲,哺育着万物生灵。 5. 课文内容填空(7分) - 《古诗三首》中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诗句:_____,_____。 - 《青山不老》中老人创造的奇迹是_____,体现了他_____的精神。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青山不老》节选(15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山野老农,创造了这块绿洲,留下了造福后代的青山绿水,也留下了比青山更宝贵的环境意识。 根据选文回答问题: 文中“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3分)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4分) 结合全文,分析老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4分) 4.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4分) (二)课外阅读《一棵树的承诺》(15分) 在西北的荒漠边缘,有一棵孤独的胡杨树。它已经在这里站立了三百多年,树干皲裂如老人的手掌,枝叶却依然倔强地指向天空。 三十年前,一场沙尘暴掩埋了附近的村庄,只有这棵胡杨存活下来。村里的牧羊人阿爷说,胡杨是“沙漠的脊梁”,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 那年春天,阿爷带着孙子在树下挖了一条沟渠,引来了远处雪山融化的水。胡杨的根吸饱了水分,抽出了新芽。阿爷摸着树干说:“老伙计,你得帮我们守住这片地啊。” 十年后,以胡杨为中心,人们种下了成片的梭梭树和红柳。风沙渐渐小了,偶尔还能看见野兔和沙鼠在树丛间穿梭。阿爷去世时,把孙子叫到床前:“记住,树是活的碑,它记着咱们的债,也记着咱们的诺。” 如今,那棵胡杨依然挺立。它的影子下,总放着两把铁锹———一把旧得生锈,一把新得发亮。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概括内容(3分):胡杨树与村民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 词语理解(2分):为什么称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3. 细节分析(3分):结尾“两把铁锹”的描写有什么深意? 4. 情感体会(4分):从阿爷的话中,你感受到他对土地怎样的情感? 5. 拓展感悟(3分):结合生活,谈谈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哪些小事。 三、习作表达(35分) 题目: 我与_____的故事(补充自然事物,如“一棵树”“一条河”) 要求: 围绕中心,写出真实情感 ,用环境描写或借物喻人手法 ,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35分) 1. 晶莹 资源 和蔼 矿产 滥用 目睹 松脂 陶醉(每空1分) 2. nüè jù zǎi 慷 枯 节(每空1分) 3. 示例:大方 控制;晶莹 枯竭 目睹(每空1分) 4. (1)看到这幅画,我回忆起童年的往事。(2)示例:时间像一条奔流的河,永不回头。(每句4分) 5. (1)示例: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荒漠变绿洲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每空1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1. 老人留下的绿洲与环境意识(3分) 2. 老人的精神与绿洲永存,生态保护的意义不朽(4分) 3. 坚韧不拔、无私奉献、责任感(答出两点即得4分) 4. 开放题(结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