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2138

4.2我国区域发展第二课时课件(29张)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2318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我国,区域,发展,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第二课时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热点材料,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地理实践力: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发展的相关背景资料。 目录 CONTENTS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横贯我国东西,直通海洋。 (2)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道终年不封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 (3)长江年径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资源均居全国首位,矿产、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 (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 (5)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多、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 1)范围: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 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4)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1-长江经济带概况 2、长江经济带的自然特征: 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暖热,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生物量多,产出快,生物资源丰富。河流无结冰期,四季通航,利于河运发展。 降水:降水丰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河流水量大,利于河运发展。但雨季长,降水的变率大,伏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是本流域的不利因素。 地形 东中部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西部高原山地,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地形的复杂也给交通造成不便。 长江流域概况 矿产资源 湖北的铁、贵州的煤,四川的天然气、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的有色金属非常丰富,为本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长三角矿产资源不足。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丰富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污染严重 交通便利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因素 条件 影响 外部环境 国际背景 连接了“一带一路” 能同时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国内背景 长江经济带北接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南接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力量、资金雄厚,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阔,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依托和保障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活动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时期的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 1950 年的 17198 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不足 6 600 平方千米。尽管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答:a.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b.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