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第一课时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城”之称。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重庆出发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途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新课导入: 1. 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答案解析: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经过了6个国家。 2.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1.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2.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3.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4.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5.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6.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3. 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答案解析: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热点材料,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地理实践力: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发展的相关背景资料。 目录 CONTENTS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区域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 地理背景: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区域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区域发展战略 1.我国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均衡 发展-- 非均衡 发展 -- 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演变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演变 3、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时间为线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从空间上看———东部→中、西部。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逐步推进区域间合作。 我国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时间及发展战略 时间 战略 措施 目的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新时期 区域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