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2506

第四单元背诵提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7次 大小:955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单元,背诵,提纲,-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四单元背诵提纲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历程: 朝代 中央 地方 秦 设“典客”“典属国” 北方: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方:行政管理 南抚夷越,设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最南端) 汉 设大鸿胪管理 北方:汉匈关系--①汉初:和亲政策;②汉武帝:北击匈奴;③东汉初:匈奴汉化(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西北、东北:行政管辖--①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③东北设护乌桓校尉; 边疆经济管理:屯戍政策--①特点:①军屯与民屯相结合;②屯田与戍边相结合;③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相结合。②意义:①抵御匈奴入侵 ②降低了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③有利于边疆开发④推动民族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 / 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 隋 尚书省的礼部、 鸿胪寺 ①战争:突厥 吐谷浑 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②设机构(因俗而治)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③册封:册封百越“岭南圣母”冼夫人为“谯国夫人”;④交流:三次派人抵达琉求; 唐 1、民族政策:①册封:a玄宗册封骨力裴罗“怀仁可汗;b玄宗册封大祚荣“渤海郡王”;c南方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②和亲:文成公主、进城公主先后入藏;③会盟:长庆会盟; 2、边疆管理:都护府、都督府和羁縻府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宋 / 1.并立:宋与各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2.吸收:各民族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3.交融: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交流交融从没中断。 元 “行汉法”、四等人制 ①对西藏、西域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②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今中国台湾);③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将它们纳入行政体系之中,征发赋役 明 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①北方:修长城、布置军镇-“九边”、开马市;②东北: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等族;③西南:设土司—酋长世袭(因俗而治);④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册封西藏僧俗领袖“法王”、敕封“法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贡赐、茶马贸易;⑤西北:设卫(赤斤蒙古 沙州 哈密) 清 设理藩院 ①北方:满蒙联婚,控制漠南蒙古,平定准噶尔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②青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立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③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意义:①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局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②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代 表现 先秦时期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秦汉时期 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打通海路通道,陆“丝绸之路”路通大秦,海路到达印度南部、倭国 隋唐时期 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②唐朝与大食国接触,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③隋唐与外国之间的海陆交流活跃;④隋朝与赤土国交流频繁;日本遣唐使将文化带到日本; 宋 宋代陆路受阻,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原因:(1)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 (3)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4)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5)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元 元代海陆通道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 明清 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仍发展,清朝走向闭关; 朝贡贸易特点:①政府垄断、控制②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③“厚往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