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每日默写小纸条 1《古诗三首》 每日默写小纸条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稀:稀落。 ②惟:只 。 ③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 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 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 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重点】《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 诗的前两句写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后两句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 衬托村中的幽静,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 2《古诗三首》 每日默写小纸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篱:篱笆 。 ②疏疏:稀疏 。 ③径:小路 。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阴。⑤急走:奔跑 。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 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 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重点】《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 体现了作者闲适的心境。 3《古诗三首》 每日默写小纸条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⑦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⑧卧:趴 。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 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 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重点】《清平乐·村居》一词描写了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和一户 人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 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乡下人家》 每日默写小纸条 1.《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 夏、秋两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乡下风光和乡村生活,先后描写了六幅 风景图: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 落晚餐图、秋虫夜吟图,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质朴、自然、和 谐。 2.《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和谐、充满诗 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5《天窗》 每日默写小纸条 1.《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天窗指的是在屋顶开一 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 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 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2.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天窗在乡下房子的屋顶上,开天窗是为了增加光线。 3.“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 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这句话介绍了木板窗的作用,与“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 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形成对 比,为下文写天窗作铺垫。 6《三月桃花水》 每日默写小纸条 《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刘湛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体裁)。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从听觉(美在有声)和视觉(美 在有色)两个角度描绘了春水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抒发了作者对 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三月桃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