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3537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50213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以上甲骨文表示的是什么? 你能解读哪些字的含义呢? 导入新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 1840年以前的中华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重要概念辨析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一、起源 材料:考古发现,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文明模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请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概括中华文化起源的特征。 (一)中华传统文化 二、奠基 根据教材“历史纵横”以及所学知识,归纳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概况,并分析其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三、发展与嬗变 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线,试为封建时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划分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主题词。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三、发展与嬗变 秦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魏晋—宋代:挑战与新发展 明清:禁锢与自由 1.秦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材料: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相对应)天也……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臣谨案《春秋》 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根据董仲舒《春秋繁露》及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整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表现。 2.魏晋—宋代:挑战与新发展 材料: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道家的学术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分析魏晋时期佛道思想盛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佛教与道教在华发展脉络。 材料一: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天道指自然界的根本原则。) 物皆有理。穷理格物。———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摘编自《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至宋中叶,周敦颐(被视为程朱理学开创者)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承自上天,成为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了若指掌。———【元】脱脱等《宋史·道学传》 材料四: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矣。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根据材料,概括理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魏晋—宋代:挑战与新发展 3.明清:禁锢与自由 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