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试卷(二)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 B.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 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如田鼠、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 2.植保工作者先后在a、b、c三个连续时间监测某牧场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种群数量,并绘制柱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时期种群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可能与人工投喂饲料有关 B.c时期环境容纳量较b时期上升可能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关 C.给予绵羊足够的食物,可实现该牧场绵羊数量的“J”型增长 D.研究该牧场的环境容纳量有助于确定牧场上最适的绵羊放牧量 3.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在交配后将公螳螂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5.(2024·镇江高二期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衡量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及与其他物种因占用相同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的指标。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生态位重叠指数越大,说明物种间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越激烈。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时,均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宽度指数越大,说明它的适应能力往往越强 C.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两个物种之间,原始合作关系也更密切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6.(2020·海南,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7.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8.(2023·连云港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C.④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③/①可以表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9.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