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5209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唱歌 久不唱歌忘记歌 音乐教案 人教版

日期:2025-04-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唱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久不
  • cover
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设计 唱歌课《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材分析】 《久不唱歌忘记歌》是一首贵州布依族民歌,主要流行于贵州修文县一带,该歌又以歌中衬词命名为《咕噜山歌》。歌曲节奏紧密,速度较快,情绪轻松活泼,歌词风趣。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 2. 认识十六分音符。 3. 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风趣地演唱进行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时咬字要清晰。 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 【教学教具】多媒体、电钢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认识十六分音符 1.用分苹果的方式形象的表示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并划V字拍读节奏。 2.认识十六分音符,并填入称词嘎拉拉子,咕噜噜子。 3.由慢速到快速读出嘎拉拉子、咕噜噜子 的节奏。 设计意图:使用图片苹果,通过白板拖拽的功能从而形象的表示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出它们的时值。读出嘎拉拉子、 咕噜噜子 的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三、解决歌曲中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1.用刚才分好的苹果直观的认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2.读出尖 噜噜的节奏。 设计意图:使用图片苹果,通过拖拽的功能直观的认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读出尖 噜噜 的节奏型,为歌曲学习铺垫。 四、初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 嘎拉拉子、尖 噜噜、咕噜噜子 在歌曲中分别出现了几次?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嘎拉拉子、尖 噜噜、咕噜噜子 的称词,激发学生能够认真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五、认识衬词 听辨出称词的次数,出示称词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嘎拉拉子、尖 噜噜、咕噜噜子 的称词,导出称词的含义。 六、再次聆听歌曲 1.听辨歌曲的歌词找出歌名。 2.朗读歌曲的正词。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聆听找出歌曲的歌名,激发学生再次仔细认真的聆听歌曲内容。 七、按节奏读歌词 1.加入称词读歌词,由中速再到中速稍快。 2.感受称词加入之后歌曲的情绪变化。 设计意图:从读歌词当中体会衬词表达的情绪。 八、小声跟唱录音 学生小声跟唱录音,找出自己容易唱错的地方,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激发他们想要学会这首歌曲的兴趣。 九、视唱歌谱,重点解决尾巴 1.慢速视唱歌谱,找出上下两个乐句的特点,讲解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2.解决歌曲中不同之处的音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找出两个乐句不同之处,并且处理这两个地方的音准。 十、填入第一段歌词 由慢速到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第一段歌词,处理歌曲的音准、节奏、声音。 设计意图:学会演唱第一段歌词,为后面演唱二、三段歌词做铺垫。 十一、完整演唱 1.学生自己试着加入二、三段歌词。 2.演唱歌曲由中速到中速稍快,并处理音准、节奏、声音、情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十二、简介布依族 1. 欣赏微视频,了解布依族,感受布依族的风土人情。 2.带着欢快风趣的情绪再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微视频,感染学生从而达再次演唱时的情绪的激发。 十三、歌表演 感受简单的布依族基本舞步。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更加体会到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 十四、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