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篮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首《摇篮曲》由汪玲、杨存德作曲。这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八六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加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或演唱两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征,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 (二)能用合适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摇篮曲》,再通过聆听另一首外国的《摇篮曲》,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节拍特点。 (三)能随教师的琴声哼唱八六拍的旋律。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掌握八六拍、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播放《游子吟》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 (二)导入 出示一张熟睡中的婴儿图片,谈话:在你当宝宝的时候,你妈妈如何哄你入睡,你已经不记得了,但你可以从影视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这首歌就是歌唱当时那种情景的。 (三)歌曲教学: 1.聆听范唱,教师做用手当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2.介绍什么是摇篮曲。 3.歌曲简介。 4.复听歌曲,感受节拍特点。 (1)复听时出示歌谱,引导学生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并学会划拍。 (2)边听录音范唱,边随歌曲的节拍作律动,模仿摇篮轻轻摆动的动作。 5.学唱歌谱时让学生说说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的开头是一样的?然后教师采用钢琴带唱旋律、边唱边击拍的方法学会演唱歌谱。 6.学唱歌词: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歌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给歌曲设计演唱的力度、速度、音色。 (1)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哪种力度、速度、音色最适合摇篮曲的意境。 (2)结束句的处理:启发学生用渐弱、渐慢来表现小宝贝在妈妈的摇篮曲中甜甜地睡着了的情景。 7.随教师的琴声用中速、轻声演唱歌曲,做到流畅、准确,声音自然、柔和、优美。 (四)聆听:管弦乐《摇篮曲》 1.简介乐曲:这首摇篮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聆听声乐曲,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 3.聆听管弦乐《摇篮曲》,乐曲的主题是由哪几种乐器演奏的?并完成书上习题。 4.复听乐曲,让学生围绕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和情绪等方面进行感受,并体验它们的特点,教师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五)实践与创造 教师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碰钟、双响筒、沙槌等。 1.分乐器给各小组。 2.小组同学选择乐器自编为歌曲伴奏。 3.分小组或个人上台表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有感情地演唱了《摇篮曲》,还欣赏了一首外国《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