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6545

1.2《离骚》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382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离骚,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1.2《离骚》同步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体”又称“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刘向收集屈原的作品而成的集子。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D.《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2.对《离骚》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离骚》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C.面对周围群小的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屈原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 D.《离骚》多用比兴手法,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楚怀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里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叹一声而掩面流泪啊,我哀伤人生的多灾多难。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贫穷困苦。 C.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鸷鸟卓尔独立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4.以“爱民”思想为话题,仿照示例中的句式特点,写一个句子。 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五,庆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点雄黄。”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水乳交融,风土人情与传统民俗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就这样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兼容并蓄,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变得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才得以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物换星移,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改变。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 B.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 C.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 D.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其民生之多艰”的引号,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