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6851

九下第一单元阅读复习微课教学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2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下,第一,单元,阅读,复习,微课
  • cover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第一单元阅读复习 课时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中第二个诗歌单元。学生通过《金色花》《荷叶母亲》了解了散文诗的面貌和诗歌长于抒情的特点;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学生们走完了自主欣赏、自由朗诵、自由创作这条诗歌学习的完整路径。本单元的教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海燕》,意象丰富新颖、成组出现,情感浓烈,富有感染力;自读课文《梅岭三章》《短诗五首》各篇主体意象特色鲜明,有的含有哲理。在单元总结时,首先可以对各篇诗文丰富新颖极具特征的意象及其内涵和感情进行总结,还可以针对各篇文章独特写法进行归纳总结。 三、学情分析 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们对赏析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如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进行作品朗读,结合意象体会作品内涵和情感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就是为了减少学生读诗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鉴赏诗歌阅读,掌握要领和技巧。在总结课中,要对已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学会赏析新的诗歌。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重音。 2.能联系背景,把握教读课文的诗歌主旨,理解情感。 *3.把握诗中意象,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哲思。 *4.总结各篇特色写法。 *5.运用所学,触类旁通,拓展赏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诗歌意象,品味语言,体味哲思。 难点:总结各篇特色写法; 运用所学,触类旁通,拓展赏析。 六、教学过程 回顾单元篇目作者及体裁 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我们能回忆起来八篇诗文的题目、作者和体裁吗? (呈现各篇诗文题目、作者及体裁) 目标与重点难点 (呈现目标与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重视朗读,突出重音、停连。 在鉴赏诗歌方面,朗读既是感知诗歌的前提,也是检验理解水平的试金石。朗读时,同学们要注意停连和重音,突出意象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试一试跟老师一起读,预备———! (朗读示范) 二、联系背景,把握主旨,理解情感。 学习诗歌,还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主旨和情感。比如———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人以“我”向祖国倾诉的独特形式,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在此背景下,祖国和人民依然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历史转折期的出现,新生的祖国正待腾飞,“我”发出献身祖国的热望,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海燕 《海燕》创作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之后,同学们已经能够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了。现在我们对各篇诗歌的意象、感情和写法进行一个梳理。 突破重难点:把握意象,品味语言,体味哲思。 (一)把握意象,体会内涵情感哲思。 1.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舒婷用“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衰败;选用“花朵”这一意象表达美好生活的祈愿幻灭的悲怆、痛苦和绝望;这两节都赞扬了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