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美】 海明威 ◎ 著 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掌握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分析选段的艺术手法,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学 习 目 标 导入情境 “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展示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任务情境 当现实的狂风骤雨猛烈的吹打着我们的生活之时,当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乘风踏浪,扬帆远航之时,我们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风雨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桑迪亚哥写一则颁奖词,并联系现实,找到类似桑地亚哥精神的人物吧! 非凡的经历孕育出他的“硬汉”性格。1953年,他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又因《老人与海》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知人论世 20世纪美国小说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中学毕业后进入报界,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被炸成重伤,身上中的炮弹片有200多块;在大西洋上做过渔夫,在非洲坦桑尼亚猎过猛兽,在西班牙当过斗牛士。 海明威 (1899 —1961) 海明威:现实和文学世界的硬汉 写作背景 在一战落幕之后,海明威选择迁往古巴,并在此地结识了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其乘坐的船只不幸沉没。在这危急关头,富恩特斯挺身而出,成功救起了海明威。自此,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频繁携手出海捕鱼。到了1936年,富恩特斯在捕鱼过程中捕获了一条体型庞大的鱼,然而,由于鱼体过于巨大,并且在返航途中遭到了鲨鱼的猛烈攻击,最终,这条鱼仅剩下一副骨架被带回。 当时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于是1951年开始动笔创作,仅用八周就完成了初稿,获得了友人们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观看老人的搏斗历程 阅读课文,按照表格提示,梳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情节。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 结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一条 灰鲭鲨 鱼叉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两条 加拉诺鲨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一条 铲鼻鲨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 加拉诺鲨 短棍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成群结队 群鲨 短棍舵把 大鱼只剩下残骸 作者是怎样描写老人与群鲨搏斗的场景的?有什么效果?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 原文 触觉,是失去武器前手上最后的感觉 从视觉层面渲染出紧张气氛 从听觉的角度凸显对手的强悍 动作描写 侧面衬托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小说通过描写紧张的搏斗过程,为我们展现了老人的形象。请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的? 动作描写 老人听到了大鱼肉体被撕裂的声音,随即用力将鱼叉猛然刺入鲨鱼的头部,准确击中了两条想象中的线条交汇处———一条从眼睛延伸至鼻子的线条,另一条从鼻子直通后脑的线条。实际上,这些线条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那块沉重且尖锐的蓝色鲨鱼大脑。老人用尽全身的力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