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 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 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 接原因。 (4)意义:①从提高效率角度看,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 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从促进公平角度看,实行 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 分配的社会地位。 名师点睛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形式,在“公有制”范围内,分配对象是 个人消费品,尺度是“劳动”,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具体形式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公 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所 得,等等。 (3)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形式,还有社会保障、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内容: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 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拓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形式 劳动要素 私营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资本要素 私营企业主所得税后利润,居民储蓄所得利息、购买股票所得股息,等等 土地要素 凭借土地取得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技术要素 科技工作者通过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获得收入 管理要素 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取得收入 数据要素 凭借数据取得收入 4.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途径 内容 主要 途径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其他 途径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5.弘扬劳动精神,鼓励劳动致富 (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 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 性劳动致富。 知识点 2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措施 (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 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