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1045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练习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199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期中,试题,历史,练习,复习,河南省
  • cover
25届历史学科高三期中考试练习一(纲要上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中国古音中作为姓氏的“姜”和作为部族名的“羌”二字一致;《羌族简史》记载,“姜”应是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此外,川西北羌族也流传“有个叫羌源的妇女,她是炎帝的后代”的民间故事。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原文化更为先进 B.存在族群认同意识 C.姜羌文化交流频繁 D.形成政治文化认同 2.如表所示是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这可用于说明,旧石器时代我国(  ) 文化分期 华北地区 周口店系统 匼河系统 旧石器时代早期 小长梁石器 西侯度文化 周口店文化 蓝田文化 匼河文化 旧石器时代中期 许家窑文化 丁村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峙峪文化 虎头梁文化 下川文化 A.文化具有传承性与多样性 B.农业文明的发展持续不断 C.区域性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D.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凸显 3.三星堆遗址是距今约4800—2000年的古蜀国文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三星堆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象牙等文物,同时还发现了祭祀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等遗迹。由此可知,该遗址的发掘(  )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丰富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 C.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 4.2023年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其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墓葬随葬品的差异 B.打制石器与祭坛遗存 C.用火的积灰层遗迹 D.一些碳化谷物的出土 5.有学者认为,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其他诸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都发生在1500年之后的所谓的近现代时期。材料中两个“早熟”的结果分别表现为出现了(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礼制和君主专制 C.德治和法治 D.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6.商朝,方国“时叛时服”,商王也没有大规模分官设职和构建国家制度。西周“封建亲戚”“立七十一国”,制定巡狩、贡纳、朝聘等制度,用宗法关系笼络诸候国,周王室终成“天下之宗室”。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 A.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C.王权的影响力扩大 D.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 7.以下为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一览表(部分)。这可佐证当时(  ) 出土地点 生产工具总数(件) 铁农具数(件)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敖汉旗老虎山(内蒙古) 36 35 97.2% 辉县固围村(河南) 约69 58 84.1% 长沙、衡阳61座墓(湖南) 21 17 80.9% 长治分水岭(山西) 31 21 67.7% 兴隆寿王坟(河北) 85 52 61.2% 平乐银山岭(广西) 约170 91 53.5% A.铁农具制作工艺高超 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民众生活已非常富足 D.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8.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秦国自变法以后,他就变成了六国中新的土地所有者反对旧领主的堡垒。自孝公以后,秦与六国的斗争,就是新旧土地所有者的斗争。历史发展的原理决定了这个斗争的结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初见端倪 B.秦与六国间存在文化心理对立 C.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的基础 D.封建土地制度弥合了民族矛盾 9.春秋末期的“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仅指孔子师徒的政治语录。这一变化表明(  )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儒学成为社会显学 C.世俗政治日益发展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