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1245

4.1《望海潮》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1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望海潮,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4.1《望海潮》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近体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词风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婉约词风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名山秀峰的形成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在考场落第后走向勾栏瓦肆的,但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了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如果当初这一粒树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痛下决心;既然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改写成:“它极力汲取营养,不断生长,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文中画横线句是由柳永的人生际遇总结而来的辩证道理,请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有一条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几乎家喻户晓,但人们往往只知道这个结论,却对其来龙去脉、最新研究进展及幕后的故事等知之甚少。 ②我曾经做过一番调查,不仅知道了谁最先提出这个判断,并在当事人的孙子和重孙的陪同下访问过当事人的故居,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里,查看了大量的藏书。1903年,张相文在《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中,首次提到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但并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同。 ③竺可桢先生1958年在《中国的亚热带》中,以日均温≥10℃的积温为主要指标,第一次科学地划分了中国的温度带,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划在秦岭———淮河一带。从此,秦岭———淮河成为公认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竺先生的文章划定亚热带的北界,实际上也就是划分了中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但文章中并未提出给中国南北方划界的问题。这确实给我带来些困惑:中国亚热带的北界,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一回事吗?划分了中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是不是就划出了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不是等同于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或者说暖温带就是北方、亚热带就是南方吗? ④其实,我国的南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