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1798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3《保障财产权》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6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道德,法治,下册,10.3,保障财产权
  • cover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保障财产权》教案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布置设计民法典宣传手抄报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鼓励他们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法律精神。 道德修养:以老刘守信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诚信守约这一传统美德的价值,促使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升道德判断力,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准则。 法治观念:借助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助力学生透彻理解民法典对财产权、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以及继承权的保护细则,从而牢固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理性判断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清晰明确财产权、继承权中所包含的权利与义务,使其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责任意识: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诚信履行合同、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使其深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发展的影响,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面深入地讲解民法典对财产权、合同履行、知识产权和继承权的保护规定,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些重要法律知识。 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紧密关系,并学会在复杂的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法律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播放精心挑选的短视频《生活中的民法典》,视频中生动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网购纠纷中商品质量与退换货争议、邻里矛盾里噪音干扰与公共区域使用纠纷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民法典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倘若你遭遇转错账这种情况,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怎样的解决办法?”“当自身权益被侵犯时,你觉得法律会从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保障?”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明确课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顺势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走近民法典: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1. 法律保护财产权: 呈现何某误转2万元给宋某,最终法院判决宋某返还的真实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民法典,寻找该案例背后的法律依据,如《民法典》第985条“不当得利”条款。各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分享探究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财产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法律通过明确权责,为公民的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诚信履行合同: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老刘、收购商张某和黄某,生动演绎合同纠纷场景。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提出问题“大家是否赞同老刘拒绝高价收购的行为?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民法典合同编的第509条诚信原则,深入分析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明白诚信履行合同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的关键。 3.知识产权保护: 剖析孙某盗用尹某摄影作品被起诉的典型案例,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如“孙某盗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具体侵犯了尹某的哪些权利?”“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关联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列举网络抄袭、盗版等常见问题,强化学生“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意识。 4.继承权与遗嘱效力: 抛出王某儿子要求均分遗产是否合理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正方从传统观念中的“均分”角度出发,阐述支持儿子诉求的理由;反方依据遗嘱继承优先,尊重被继承人意愿的法律规定,反对儿子的诉求。辩论结束后,教师结合《民法典》继承编的相关内容,详细解读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以及公证遗嘱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规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继承观念。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