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1927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1《认识民法典》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8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道德,法治,下册,10.1,认识民法典
  • cover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认识民法典》教案 年 月 日 课题 认识民法典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政治认同:借助模拟法庭、案例深度剖析等多元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运用民法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悉心培育学生理性维权的意识与素养,使学生在面对生活难题时能够精准运用法律武器妥善应对。 2. 道德修养:精心引导学生探寻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和谐)以及中华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切体悟法治与德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深远意义,让学生在法治学习过程中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 法治观念:引领学生深度研习民法典的平等、诚信、绿色等核心原则,深入洞察法律在调整民事关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在学生心底牢牢镌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让法治意识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引灯塔。 4. 健全人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场景,启发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比如处理邻里纠纷、应对消费维权等,着力锤炼学生的创造性法治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生活中的重重挑战。 5. 责任意识:助力学生清晰界定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大力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家庭责任等社会议题的担当热情,推动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事务,成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新时代好公民。 重点 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精准领悟民法典基本原则的深刻内涵,深度挖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指导价值,使学生切实明白这些原则如何在日常行为中发挥规范与引领作用。深度探究法律与道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向互动关系,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二者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共同支撑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难点:全力推动绿色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落地与应用,例如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生态修复责任的具体实施路径,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着力实现法律术语的生活化转化,帮助学生跨越专业术语造成的理解障碍,将抽象晦涩的法律知识巧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民法典在身边 1. 情境导入: 播放精心剪辑的短视频《民法典的一天》,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全方位展示从出生继承、家庭生活琐碎到消费购物日常等多个维度受民法典规范与保护的法律场景,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提问互动: 抛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视频中哪些行为受到了民法典的有力保护?假如爸爸见义勇为救人压断肋骨却遭遇不赔偿的情况,背后的法律依据又是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 3. 归纳引导: 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旗帜鲜明地点明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守护者”这一关键定位,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让学生对民法典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形成初步且深刻的认知。 二、新课讲授:民法典的 “骨骼” 与 “灵魂” 1. 民法典的定位与功能 概念解析: 巧妙结合丰富详实的具体材料,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形式,条分缕析地展示民法典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列举胎儿继承权、婚姻自由等生动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其“百科全书”特性,助力学生迅速搭建起对民法典的宏观认知框架。 功能探讨: 精心组织学生分组展开热烈讨论:“民法典是如何精心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的?又是怎样切实保护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尊严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深入思考民法典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与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智慧火花。 2. 基本原则深度剖析 任务驱动: 为每个小组精心分配一条民法典基本原则(如诚信、绿色等),让学生紧密结合教材条款以及“悬赏纠纷案”“工厂污染赔偿案”等极具代表性的补充案例,深入剖析其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