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3285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076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4-2025
  • cover
八年级下册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 课题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本框从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从而体现宪法的核心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闸明了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引发学生思考宪法的作用。公民和国家是宪法关系最基本的主体,引言从宪法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两个方面的作用来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引领学生对我国宪法核心价值的思考。鉴于这些观点理论性比较强,引言从我们有尊严的生活和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两个方面抛出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指明了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 学情分析 随着学生身体成长和心理变化,他们需要面对和处理日益复杂的个人与他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培养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学会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和全面思考。这一时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人格。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宪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宪法,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 重点 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表现;国家权力要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难点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和场所悬挂国徽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提示: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教师过渡:这些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不同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 引入课题: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学生思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思考国家机构的产生。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设置国家机构 (一)宪法是如何设置国家机构的? (PPT图片+材料呈现) 思考:1.国家机构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总结: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PPT图片+材料呈现) 材料:《宪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第五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宪法》第五十九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宪法》第六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宪法》第六十一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思考:国家机构是怎样工作的? 教师总结:②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二)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