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梳理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史实。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论证中华文化与异国他邦文化交流的史实及特点,阐释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重要意义,认识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家国情怀:认识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认识四大发明对中西历史产生的不同作用。 课前预习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传入中国 (1)发展历程 ①两汉之际,_____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_____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_____。 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_____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_____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_____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_____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_____、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1)表现:意大利人___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2)对中国的影响 ①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_____。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清政府任命汤若望等人主持_____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1)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_”。 (2)清政府 ①措施: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创办_____,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创办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②影响: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_____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 (3)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_____的展开。 (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_____的思想武器。 (5)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主张吸收_____的思想。 (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_____,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 (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_____、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_____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_____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4)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_____。 ②日本大化改新:推行的_____、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 ③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_____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5)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_____影响。 2.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了欧洲_____、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 (2)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_____。 (3)指南针:促进了_____,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_____,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