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B ?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古马里清真寺遗迹 1919年巴黎和会 1898年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性质),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 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_____,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 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_____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__,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 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主要原因: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从起因上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 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914年行走在柏林街道上的德国志愿兵 ▲上前线的比利时孩子 【思考】根据图片说说一战爆发之时,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预测战争?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战争陷入长期阵地战 西线:英法———德 东线:俄———德奥 萨拉热窝 南线:奥———俄塞 决定战场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法国北部索姆省华工墓地 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1月11日,大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