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9、古诗三首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三万里长的黄河 bēn téng( )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 sǒng rù( )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pàn wàng( ) 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蓟北(jí jì ) 上衣下裳(shang cháng) 涕泪(tì dì) 襄阳(rǎng xiāng)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层层的浓云) B.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青春作伴好还乡(年轻,有活力) 4、用“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不重复) 老人在他的( )里明确表示:要遵照他的( ),把他的全部 ( )都捐献给灾区的儿童,不要给子女( )一点儿钱物。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下列诗句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灵活运用。 7、班级举行爱国诗文名句展示会。下列不能展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8、下列对诗句的情感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满”字,展示了诗人泪如泉涌的情态,表现了在“初闻”捷报的一刹那诗人内心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泣的真实写照。 B.“黄沙百战穿金甲”,“百战”而至“穿金甲”,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乱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的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一个“下”字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襄阳”到“洛阳”已改换了陆路。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他写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别诗。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作者运用清新的笔调,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王师”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10、读图和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从剑外到洛阳直线距离约1091.8千米, 按照古代快马的奔驰速度,这一段路至少需要走半 个月。 右图是根据本课学的某两句诗绘成的,这两句 诗是: , 。路途遥远,诗人却有如此感慨,体现了他 之情。 11、按要求写句子。 (1)王昌龄的《从军行》一文中,描写将士誓死杀敌报国的诗句。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3)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中,描写诗人听到消息后惊喜的情态的诗句。 三、碰撞书本。 12、课文综合回顾。 (1)《从军行》一文中前两句是 描写,感情基调是 的,三、四两句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尽管写出了 的 艰苦,但却表明了战士们 的豪情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写 的苦望,实际是在表露诗人自己的 ,诗人为 呼号,目的是为了引起 的警觉,表达诗人强烈的 精神。 四、感受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