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4763

沪教版(2024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 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406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版,2024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一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任务 (一)主要学习内容 “时间的初步认识”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整时、半时。 (二)课标要求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符号意识 数感 ●量感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内容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 学业要求 认识时针与分针,能说出钟表上表示的整时和半时。 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初步感受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 初步形成对时间基本单位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 1.单元内容结构图 2.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时间相关知识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材首先呈现各种常见的钟表实物图,如挂钟、闹钟、手表等,让学生对钟表的外观有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例如,通过对比时针和分针的长度、粗细、转动速度,帮助学生区分两者。同时,教学整点和半点的认读方法。整点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教材通过具体的钟面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认读技巧。 通过大量的实物图、钟面图、场景图等直观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例如,在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钟表或教材中的钟面图,直观地看到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从而理解时间的变化。在认识时间段时,借助图片展示不同时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上午、下午、晚上”的区别。除此之外,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缩减了整体课时,减少了认识钟表和钟面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适当增加量感的培养,即1分钟有所长,已经12小时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 时间的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量的计量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时间概念,是对生活中常见现象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时间计算,如时、分、秒的换算,以及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做准备。从生活应用角度,时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认识时间能更好地安排学习、生活,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理解生活中的时间规则。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与特点 (1)时间经验有积累但不清晰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到许多与时间相关的场景,像每天固定的起床、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学校的上课、课间休息时间等。他们大致知道白天过后是夜晚,早上要上学,晚上要睡觉,但这些经验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对时间并没有精确、系统的理解。例如,学生能感受到上午的时间和下午不同,却难以准确说出上午某个活动具体是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不清楚时间是一个连续且可量化的概念。 (2)钟面认读能力差异大 在认读钟面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在家长的提前教导或生活中频繁接触时钟的情况下,能够较熟练地认读整点,甚至部分学生能认读半点。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认读钟面时存在困难。有些学生难以区分时针和分针,常常将两者混淆;还有些学生即便认识两根指针,在认读时也容易出错,无法准确判断时针所指数字代表的含义,对于接近整点或半点的时间认读更是困难重重。 (3)心理表征逐渐动态化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静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