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题型突破二 坐标曲线 类型1 分段曲线的分析 1.(2024·武汉模拟)向盛有10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m=74.8 C.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D.取c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解题思路 ①获取图像开始前的基本信息(条件、物质等)。 ②确定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③理清每段图像对应发生的化学反应,确定转折点代表的意义。 ④结合已经得到的信息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析】 第一步:加入过量BaCl2溶液,分别生成BaSO4沉淀和CuCl2、BaSO4沉淀和HCl,此时滤液中含有CuCl2、HCl、BaCl2,故选项A错误。 第二步:加入NaOH溶液后,NaOH先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后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与NaCl。 第三步:ab段是NaOH与CuCl2反应,a点之前是NaOH先与HCl反应,a点时HCl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CuCl2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C正确。 第四步:由图可知,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69.9 g,生成氢氧化铜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0 g-80 g=40 g,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则 Cu(OH)2~2NaOH 98 80 x 40 g×20% = x=9.8 g,则m=69.9+9.8=79.7,故选项B错误。 c点处溶质有BaCl2、NaCl、NaOH,滴加稀H2SO4会产生BaSO4沉淀。故选项D错误。 类型2 坐标曲线反应变化关系的判断 考向1:pH曲线 图像: 图像解读 ①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7,但不能到达7。 ②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7,但不能到达7。 ③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的pH逐渐减小,由大于7→等于7→小于7。 ④向酸性溶液中加碱性溶液,溶液的pH逐渐增大,由小于7→等于7→大于7。 考向2:溶质质量分数曲线 图像: 图像解读 ①向NaCl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NaCl,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②向NaCl的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NaCl,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③向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NaOH被消耗,其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考向3:质量曲线 图像: 图像解读 ①向CuSO4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质质量逐渐增大,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改变。 ②向CuSO4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CuSO4逐渐被消耗,最后被全部消耗。 ③向含有CuSO4固体的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由于置换反应,固体质量逐渐变小(固体由CuSO4逐渐变成Cu),待CuSO4完全反应后,再加Zn粉,固体(Cu和Zn粉)质量增大。 ④向CuSO4溶液中逐渐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 考向4:催化剂曲线 图像: 图像解读 ①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变。 ②加入催化剂后化学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考向5:溶解度曲线 图像: 图像解读 点A表示t1 ℃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点P表示t2 ℃甲、丙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溶解度相同,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点B表示t3 ℃甲、乙、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合用降温结晶。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适合用升温结晶。 1.(2024·武汉)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