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41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74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是最,爱的,2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学习两种写法 1.强烈的抒情和精切的议论。 (1)品词,领会叙事中饱含的深情。 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词语,体会作者在其中饱含的情感。 这时候,勇士们是(  )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  ),向敌人(  )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  ),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2)品句,领会描写中饱含的深情。 请同学们品读下面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在其中饱含的感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3)品段,领会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有机融合的段落并朗读,然后从人称、句式、修辞等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并批注在旁边。 2.直述和引述的穿插运用。 (1)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个语段,思考:这两个语段在叙事语言的表达方法上有何不同 语段一: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 语段二: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他觉得朝鲜人民和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要是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他能够进去,在朝鲜也应该进去。于是,他就踹开门,扑了进去。 (2)请同学们再找出文中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的语段,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 1.(1)仍然 摔 扑 抱住 示例:“仍然”能凸显出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摔”的果敢、“扑”的英勇、“抱住”的坚决,都在这看似朴实的叙事中一一体现,其中饱含着作者最深情的赞美。 (2)示例:用红高粱作比,既写出马玉祥的外形特点,又凸显出马玉祥的朴实与纯朴,从中可见作者对马玉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3)示例:第1、2、3、8、9、12、14、15段。 句子一: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批注一:用呼告、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美之情和为祖国自豪的感情。 句子二: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批注二:用对比的手法和带有强烈感情的词语深情赞美志愿军战士们的高尚品质。 2.(1)示例:原文是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直接叙述事件,把事情经过叙述得简明清晰;引用马玉祥的话揭示其内心世界,将马玉祥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如果只是作者的叙述,马玉祥的心灵美没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力会大大削弱。 (2)示例:松骨峰战斗与在防空洞跟战士谈话片段也是直述与引述穿插着使用的。 第5—7段:直接叙述描写了松骨峰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战斗之激烈、战士之英勇,又引述营长的话来表达对战士的歌颂、崇敬之情。 第13段:直接引述战士对作者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直接表现了战士们高尚的幸福观,表现了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让读者感到战士们仿佛就在面前,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传承一种精神 1.朗读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