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771

【单元考点大通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精讲精炼学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2194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考点,通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沪粤版8年物理下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全国通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目录 学习目标 单元归纳 单元实验总结 典例精讲 对点演练 素养提升精炼 1. 能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能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区分惯性与力的不同。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5.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能计算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的合力大小及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6.能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7.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静止或匀速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 8.能综合应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及解决综合问题。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取的作为参照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概念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单位为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km/h,单位换算关系1m/s=3.6 km/h 2.匀速直线运动:直线、速度不变 3.速度公式: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F合= 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F1-F2 五.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开始静止下滑,然后分别记录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些时间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要完成实验还需要    。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在测量小车抵达B点所需时间的过程中,若小车已经过了B点才开始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4)小车在AB、BC、AC段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    。 (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如图1所示,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的过程。 (1)实验探究中要控制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    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如图2所示,十六世纪末的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他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    。 (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同时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受力平衡是指当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时;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往两边的盘子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