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6157

8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409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刘绍棠及其小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品读赏析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品味鉴赏小说的语言,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赏析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鉴赏小说的语言,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方法】 品读赏析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品析蒲柳之人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赏析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有这样一位当代作家:他,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作家,13岁时开始发表小说,15岁成名;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大家喜爱。而他却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说自己是个“土著作家”,只能写“土气”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部分,看看他描绘出了怎样的形象?他所说的“土气”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二、叙说蒲柳之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中,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1.请学生默读原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蒲柳人家》 小结:从以上的情节梳理结果来看,课文有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第一节着重写一丈青大娘,第二节重点写爷爷何大学问。 三、品析蒲柳之人(设计意图:从品析评议“个性被刻画得更独特鲜明”的人物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学习作者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并练习片段写作。) 1.对小说所刻画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你认为谁的个性被刻画得更独特鲜明?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该人物的语句,朗读、旁批、评说人物特点及描写手法。 示例: 品析蒲柳之人 人物:一丈青大娘 语句: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批注:这是对一丈青大娘外貌、言行的简笔白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威武不可侵犯的、泼辣大胆、性格豪爽的大娘。 朗读:朗读出爽利清脆的味道,读出豪爽劲儿,有说评书的感觉。 预设:(1)一丈青大娘 ①“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品析:这句中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描写。“冲,阻挡,戳”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身手矫健,语言描写写出了大娘这样做的原因,体现了她的刚直不阿,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 (朗读指导:动词处重读,读出威武泼辣、不可侵犯的气势。) ②“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品析:拟声词“咔吧”,给人以现场情境的生动感,用“茶碗口粗细”比喻河柳,略带夸张地突出了大娘力气过人,勇猛泼辣的形象。把纤夫的落水状比作“煮元宵”,写出了纤夫们毫无还手之力,照应了前文的“能打架”,侧面烘托出一丈青大娘身强体壮,豪爽。 (朗读指导:语速有缓有急,读出重音,读出节奏。) ③“长满老茧”的大手、“行家”“妙手回春”等词语,写出了人物的热心、勤劳能干;一丈青大娘的特点还有:疼爱孙儿,爱面子,粗野…… (2)何大学问 品析蒲柳之人 人物:何大学问 语句: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