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6200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89479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统编,中外历史纲要,必修,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从张謇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二十课 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堂导入:张謇的政、商、文届履历 时间 1853年 1912-1916 1915 1903-1926 履历 出生 反对复辟 劝诫当局 实业救国 建设南通 教育救国 发展文教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 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 时代背景 人物故事 姓名:张謇 生卒年: 1853—1926年 字:季直 地区:南通 地位:清末民初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 太平天国运动 生长于内忧外患的中国 新文化现,思想解放 实业救国,短暂春天 一、一人一言: 二、一人一城: 复辟割据,民主危机 课件目录 三、一人一群人: 一人一段历史 壹 一人一言 ———复辟帝制,民主危机 【任务一】一人一言:张謇为何对袁世凯做出如此评价? 张謇言:“午后得沪电,知洹上以午前十时弃世,三十年更事之才,三千年未有之会,可以成第一流人,而卒败于群小之手,谓天之训迪吾人乎?抑人之自为而已?” ———选自《张謇日记》1916年5月6日 1916年西方报刊上刊登的讽刺漫画《袁世凯的皇帝梦》 袁世凯摇身三变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之同臻乐利。” 时间 1912 1913.3-1913.10 1913.11-1914.12 1915 举措 清帝退位 宋教仁案 国会选举 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中日民四条约” “劝进”帝制 转变 临时大总统 正式大总统 终身任职大总统 洪宪皇帝 应对 责任内阁制 二次革命 孙重建中华革命党 护国战争 专制 共和 袁世凯生于长于封建时代教育下,并不真心拥护共和,帝王的无限权力对他极具 诱惑! 孙中山言: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孙檄文》1916年5月6日 梁启超言:当国体骤变之际与既变之后,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学校之教科,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盖尊神而入溷腧之日久矣。今微论规复之不易也,强为规复,欲求畴昔尊严之效,岂可更得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一 材料二 誓死 必以恶语冠之 强为规复 岂可更得 【问题】为什么袁世凯复辟失败了? 孙中山言: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孙檄文》1916年5月6日 梁启超言:当国体骤变之际与既变之后,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学校之教科,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盖尊神而入溷腧之日久矣。今微论规复之不易也,强为规复,欲求畴昔尊严之效,岂可更得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党人、进步党人捍卫共和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誓死 必以恶语冠之 强为规复 岂可更得 【问题】为什么袁世凯复辟失败了? 【思考】结合教材子目二和史料,解释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 张謇言:“一国之权,犹鹿也,失而散于野,则鹿无主,众人皆得而有之,而逐之,而争以剧。” ———《啬翁自订年谱·自序》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皖系 奉系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章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时间 1917.05 1917.06 1917.07 1917.08 经历 情况 《临时约法》的存废 时间 1917.05 1917.06 1917.07 1917.08 经历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 情况 执行 废弃 拒绝恢复 执行 【问题】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孙中山先生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