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9088

【课堂无忧】2.8《动物的鼻子》课时教案

日期:2025-03-3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4833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无忧,动物的鼻子,课时,教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8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的鼻子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前三课已经学习了认识动物、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耳朵,本课又聚焦到动物鼻子这一主题,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学生认识动物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键部分,为后续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等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对不同动物鼻子外形特征、功能及与生存环境关系的探究,帮助学生构建起动物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相互关联的科学认知框架。 2.学习者分析 本课面向一年级学生,学生对动物的鼻子已有初步观察经验(如常见宠物狗的嗅觉、大象的长鼻子),但对不同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骆驼过滤风沙、鲨鱼感知水流)缺乏系统认知。学生能通过图片或视频直观感受动物鼻子的外形特点,但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一抽象概念理解较浅,需结合生活实例(如“鼻子像吸管”“鼻孔会闭合”)进行类比引导。部分学生可能误认为所有动物鼻子功能相同(如仅用于呼吸),需通过教学纠正认知。教学中需注重趣味性,并简化专业术语(如“鼻甲骨”“瓣膜”),用儿童化语言(如“小门帘”“长吸管”)降低理解难度。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鼻子的外形特征及功能,认识到动物鼻子是重要的感知器官。 科学思维:理解动物鼻子的功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动物鼻子特征对其生存的意义。 探究实践:能尝试设计简易实验探究动物鼻子的感知功能;能用简单语言或绘图记录探究结果。 态度责任:激发对动物身体奥秘的探究兴趣,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动物鼻子的特点,了解动物鼻子能感知环境的功能。 难点:理解动物鼻子的特征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评价情况知道动物能用鼻子感知环境。能描述动物鼻子的特点。能发现动物鼻子的某些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乐于探究动物鼻子感知环境的现象。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小狗在路边嗅来嗅去的视频,提问:“小朋友们,小狗在做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鼻子的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 ——— 动物的鼻子。学生活动1 1.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如 “小狗在找吃的”“它在用鼻子闻味道” 等。 2.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本节课关于动物鼻子的学习情境。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小狗嗅闻的视频,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天然好奇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动物鼻子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环节二:了解狗的鼻子教师活动2 提问互动:以轻松的口吻询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狗用鼻子可以做哪些事情吗?”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示搜救犬执行任务、警犬缉毒等相关图片或视频,适时讲解狗的鼻子属于嗅觉器官,能辨别多种气味,帮助学生理解狗鼻子在这些场景中的作用。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狗鼻子的特点对它自身生存和帮助人类的意义,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狗鼻子是其感知环境、生存和协助人类的重要工具。学生活动2 积极参与提问互动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踊跃回答问题,如“狗可以闻出主人的味道”“能找到丢失的东西”等。 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直观感受狗鼻子的强大功能。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共同探讨狗鼻子的重要性。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学生熟悉的动物 ——— 狗,从他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