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9485

5.1《 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508329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里眷温情,病态村中砭时弊 ———《阿Q正传》《边城》 教学侧重点分析 单元学习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1.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关注当代文学的创作动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不断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作品。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无名无性、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日常的语言中。 学习提示 阅读《阿Q正传》(节选),要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和鲁迅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所认识。学习时要着重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还可以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提示 与“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揭露压迫和不平、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文学传统不同,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阿Q正传》揭露压迫和不平、批判愚昧和落后,《边城》描述理想与美好,唤醒当下。两人殊途同归,都追求一个理想———重建民族品德。 学习提示 学习《边城》(节选),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学习提示 学习《阿Q正传》(节选) 1.着重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 3.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边城》(节选) 1.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 2.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阿Q正传》之教学侧重点 《阿Q正传》———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 1.分析典型人物阿Q的性格特点: 身份典型: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 无依无靠的雇农———落后而愚昧的国民代表 性格典型:妄自尊大,自轻自贱,盲目排外,愚昧麻木,卑怯狡猾,欺软怕硬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直任性 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 自轻自贱 争强好胜 忍辱屈从 狭隘保守 盲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