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时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gé mìng bō xuē yā pò pī píng ( ) ( ) ( ) ( ) jiě jiù zhuī dào mù biāo xī shēng ( ) ( ) ( ) ( )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彻底(qiè chè) 追悼(diào dào ) 埋葬(zàng zhàng) 哀思( āi shuāi) 铭刻(mín míng) 炊事员(chuī cuī) 3.按要求填空。 “鼎”字共 画,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鼎”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借指王位、帝业;③正当,正在;④大。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人声鼎沸( ) 鼎力相助( ) 鼎盛时期( ) 定鼎中原( ) 4.写近义词。 兴旺———( ) 追悼———( ) 解放———( ) 批评———( ) 寄托———( ) 采用———( ) 5.词语搭配。 热情的( ) 热闹的( ) 亲切的( ) 亲密的( ) 富的( ) 丰盛的( ) 热烈的( ) 无情地( ) 悄悄地( ) 忘我地( ) 深情地( ) 专心地( ) 6.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 )碰了钉子,走了弯路,( )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 )父亲答应我,( )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3.我身在热带,( )有衣服( )不用穿。 4.(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5.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 )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6.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 )惊醒。 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7.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完全”在这里指“除了 ,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在这里指“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要 ”。这句话揭示了 的要求和标准,表明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 (2)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情景为素材,用“完全”“彻底”说一句话。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句话是 代的 说的。 (2)下列加点字与“人固有一死”中的“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守阵地 B.固定资产 C.固当如此 D.顽固不化 (3)文中说 的死就重于泰山,因为 。现实生活中,我还知道 、 的死同样重于泰山,因为他们都是 而死的。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 ,启后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勤俭持家的愿望。———《各具特色的民居》 (2)《为人民服务》是 在1944年9月8日为追悼 同志的会议上作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毛泽东引用 的话,“或”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墨子说:“甘瓜苦蒂, 。” (4)我们做事要一气呵成,切不可半途而废,正如《左传》说“ 。” (5)燕子去了,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 (6)叶挺用生命和热血写就了 一诗。他的坚贞不屈,他的革命气节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正如他说“人的身躯 !”他“应该在 得到永生”。 二、现代文阅读 (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0.在“”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1.用“_____”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并根据提示和自己的课外积累梳理信息,补全下面的树状图。 12.结合选文,体会“为……而死”与“替……去死”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