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阻定律 电阻率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8分,共80分。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电阻定律 1.(多选)对于一根阻值为R的金属电阻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常温下,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常温下,若将电阻丝从中点对折,电阻变为 加在电阻丝上的电压从0逐渐加大到U,则在任意状态下的的值不变 若把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丝的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2.电路中有一段金属丝长为L,电阻为R,要使电阻变为4R,下列可行的方法是 ( ) 将金属丝拉长至2L 将金属丝拉长至4L 将金属丝对折后拧成一股 将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 3.如图所示,一块均匀的长方体样品,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样品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电流通过1、2接线柱时样品的电阻为R1,电流通过3、4接线柱时样品的电阻为R2,则R1∶R2等于 ( ) 5∶2 2∶5 25∶4 4∶25 4.新能源汽车采用锂离子电池提供能量,电池充电时的额定电压为220 V,充电电流恒为32 A,锂离子电池对电压非常敏感,当充电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90%时,保护电路将自动断开而无法正常充电。某地用电高峰期充电桩的输出电压仅为210 V,已知常温下铜导线的电阻率为1.8×10-8 Ω·m,充电线缆中单根铜导线的横截面积S=5 mm2,不计插口处的接触电阻,要能够正常充电,使用的充电线缆的最大长度为 ( ) 100 m 80 m 52 m 30 m 题组二 电阻率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选择a、b两种不同的金属丝做实验,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所选的a、b两种金属丝的长度必须是相同的 所选的a、b两种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必须是相同的 所选的a、b两种金属丝长度和横截面积都必须是相同的 所选的a、b两种金属丝长度和横截面积都可以不做限制 6.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 Ω,则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电阻应 ( ) 大于121 Ω 小于121 Ω 等于121 Ω 无法判断 7.(2024·四川成都高二月考)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 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电导率的单位是 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题组三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8.a、b两点与一个稳压直流电源相连,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中点O向d端移动一段距离时,图中的电流表读数会变小的是 ( ) A B C D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24 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0 Ω,R1=50 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a、b两端的电压为 ( ) 8 V 12 V 16 V 4 V 综合提升练 10.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其电势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和B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5∶2 A和B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 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3 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3 11.(10分)如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已知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种电解液,且P、Q间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12.(10分)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200 Ω,R2=300 Ω,A、B两端电压UAB=8 V。则: (1)(5分)当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5分)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第3节 电阻定律 电阻率 1.BD [常温下,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电阻定律R=ρ可知,电阻变为100R,A错误;常温下,若将电阻丝从中点对折,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阻变为,B正确;电阻丝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