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二、文本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结构清晰,先写猫的“古怪”之状,后写小猫的“淘气”之态,又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段落,独立成段,统领全文。第5自然段“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呼应开头。中间的三个自然段,将猫的古怪表现在它的许多相反或相对的行为中:说它老实可是它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它尽职;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有时无比胆小,有时又无比勇猛等,这样的描写使猫的古怪形态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为全段总起,通过一些事例出了小猫的淘气: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耍个没完没了;摔了跟头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淘气”本是“顽皮”的意思,但作者笔下的“淘气”,却成了“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同义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语言表达方面,老舍先生的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十足,对猫的深情倾注其间,令人百读不厌。作者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又如数家珍般地描述了它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活灵活现。老舍显示还善用平实的口语,如:全文多处使用了“吧,啊,呢”口语,看似平常的语气词,却极富有表现力,让文章充满了生活味,读之更觉亲切。同时,作者还不着痕迹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作者的爱猫之心得到淋漓的展现。课文插图是著名画家米春茂的作品。 图中的小猫栩栩如生,虽然腿脚还不稳,却和根鸡毛玩得不亦乐乎,插图对小猫的神情、动作都刻画得细致人微、生动传神,把课文中所描写的小猫的淘气都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了。课后的“阅读链接”两篇文章分别选用夏丏尊和周而复笔下的《猫》,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可以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三、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三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抓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也逐步形成阅读时要学习作者表达方式的意识。对于本单元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而言,学生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尤其是要学生体会那些直接叙述的文字背后、甚至那些看似贬义的话语背后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另外,由于学生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环境都不同,对文中一些独特的表达、作家独特的审美不一定全部领略。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 6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 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根据学生写字的情况适当加以提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