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 下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新知导入 【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案量刑,您怎么看?】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三名未满14岁的初中生霸凌同学王某某,随后将王某某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找到尸体后发现,受害者已经面目全非。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开展侦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3月15日,三名涉嫌杀害同学的初中生被刑拘; 这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刑吗? 思考: 1.网友的评论,体现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2.最高检核准追诉,体现了怎样的法治原则?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 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习目标: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2.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二、法眼看平等 3.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无法治不自由 探究新知 【议题】———无法治不自由 【环节一】———自由的向往 ①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启超(少年中国说 ②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心园春长沙》 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 ⑤星谱凯旋曲,水拍自由诗。毛泽东《水调歌头 归舟中迎日出》 问题: 1.诗句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哪些方面? 自 由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的活动。 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 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探究新知 【环节二】———拥有自由的意义 【践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自由是改革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倡导和促进自由的实现,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斐多菲的这首诗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自由这一价值的珍视和渴望。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拥有自由有何意义?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个人) 拥有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 探究新知 【环节三】———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网暴“按键”伤人 司法“出拳”净网】 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网络暴力轻则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重则使被害人“社会性死亡”,甚至轻生自杀,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从寻亲男孩因不堪网络暴力选择轻生,到浙江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严重影响其生活,再到一些网络暴力损害企业形象、侵害企业家权益,这些“按键伤人”案例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与违法性。 针对网络暴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两高”报告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司法要为受害者撑腰,对网暴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坚决遏制。 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