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4146

11.1《谏逐客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5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1,谏逐客书,练习,答案,统编,高中
  • cover
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练习巩固 一、基础达标(必做)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 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给予,送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致、招揽 B.至今治强 治:治理 C.弹筝搏髀 搏:击打、拍打 D.故能就其深 就:成就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致 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搏:拍打 C.至今治强 治:治理 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就:成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送给 B.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举:攻克 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择:选择,选取 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汝初闻言而怒 B.①今逐客以资敌国 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C.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②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6分) 7.遂散六国之从 通 ,释义: 8.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通 ,释义: 9.而陛下说之 通 ,释义: 10.河海不择细流 通 ,释义: 11.藉寇兵而赍盜粮 通 ,释义: 12.说耳目者 通 ,释义: 二、能力提升(必做) (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二)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选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