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4631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465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3.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难点)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3.领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难点) 【情境·任务群】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特别的语文之旅———不是背上行囊踏上远方的路,而是翻开诗卷,让心灵跟着诗人去旅行!诗人的笔锋是舟楫,诗句是地图,而你们,将是这场诗意旅行的主角!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以文字为票,穿越千年,去邂逅那些藏在山河湖海间的动人诗篇! 任务一:登高望远·兴怀咏叹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任务二:且行且游·共赏山河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任务三:行旅手札·寄寓哲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特别的语文之旅———不是背上行囊踏上远方的路,而是翻开诗卷,让心灵跟着诗人去旅行!诗人的笔锋是舟楫,诗句是地图,而你们,将是这场诗意旅行的主角!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以文字为票,穿越千年,去邂逅那些藏在山河湖海间的动人诗篇!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登高望远·兴怀咏叹 一、识登临之诗 《韩诗外传》卷七中记录: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 《尔雅》曰:“登:升也。临:视 也。” 古人常常会登临高山、亭、台、楼、阁等,如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会因自己的种种遭遇和处境而情思涌动,感慨万千,由此赋诗兴叹,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胸怀抱负,我们把这样的诗歌叫登临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登临诗。 1.自由诵读三首诗,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怆然(chuàng) 涕下( tì ) 夫如何( fú ) 青未了( liǎo ) 生曾云( céng ) 决眦( zìK) 2.听示范诵读,划分节奏,感受诗歌韵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赏登临之景 1.圈画景物,根据描绘景物形态的修饰语,体会景物特点。 预设: 《登幽州台歌》“天地”“悠悠”,可看出天地广阔、辽远、苍茫的特点。 《望岳》中的“青未了”,表现泰山的参天耸立、绵延高峻;“钟神秀”“割昏晓”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巍峨高大;“生曾云”和“入归鸟”表现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登飞来峰》中的“千寻塔”“见日升”,表现古塔之高,以及日出东方的蓬勃壮阔。 2.边读边想象自己如同诗人般立于登临之地,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然后尝试用有表现力、有感情地语言,描绘出当时当地的风景。 预设: 《登幽州台歌》:我踏上那座古老的幽州台,曾经在这里上演的明君招纳贤士的故事早已随风而逝。从高处望去,没有热闹的人群,没有明艳的花草,周围十分寂静,仿佛茫茫天宇之下,广漠的原野之中,仅有一个渺小的我。我何时才能等来我的“燕昭王”呀?心中的愁闷,无人可与诉说。 《望岳》):初次望见泰山,只见这郁郁苍苍的山色仿佛无边无际。泰山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