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6843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人教版第三单元第2课第1课时《盛情邀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602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三,素养,核心,盛情邀约,1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盛情邀约》教学设计(第2课第1课时) 课题 盛情邀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各类请柬,引导学生感受请柬在外形、纹样、文字、色彩等方面的设计美感,提高对不同风格请柬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知和对美的理解能力。艺术表现:指导学生掌握请柬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折叠、镂空、异形、剪贴等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将创意通过请柬设计展现出来,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设计请柬时发挥想象力,突破传统思维,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主题,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请柬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介绍请柬的历史演变,让学生了解请柬在社交礼仪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请柬设计与制作展开。首先介绍请柬的定义、作用,让学生对请柬有初步认识;接着通过观察不同形式的请柬,分析请柬的基本结构(封面、封底、内页)和内容(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以及请柬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如平面式、立体折叠式、折叠、镂空、异形、剪贴等;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为学校活动设计折叠式立体请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之前的美术课程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但对于请柬这种具有特定礼仪功能和设计要求的作品,他们在设计理念和制作技巧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升。同时,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方面有待加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教学重点 掌握请柬的基本结构、内容以及常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学会运用折叠、剪裁等技巧,设计并制作一款折叠式立体请柬。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请柬设计中融入独特创意,使其既满足活动主题需求,又具有个性化和艺术美感。2.在制作折叠式立体请柬过程中,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纸张的剪裁、折叠方法,处理好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请柬的定义、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请柬有系统地认识。欣赏法:展示不同风格、形式的请柬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设计元素的感知能力。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折叠式立体请柬的制作步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和技巧。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请柬设计制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请柬设计的创意和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播放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请客的?现在的请柬又有什么作用呢?” 2. 引出本节课主题 ——— 请柬设计与制作。 1.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生活中见到请柬的场景。 2.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 1.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古代文化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什么是请柬:讲解请柬的定义,请柬又称为请帖、柬帖,是为邀请客人参加某种活动而发的礼仪性文书,强调其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任务一:观察不同形式的请柬,说一说请柬包含哪些基本结构与内容。2.请柬的表现形式: 展示平面式和立体折叠式请柬图片,介绍这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现形式请柬的外观和打开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区别。 3.请柬的表现方法: ①展示折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