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民国时期的可口可乐广告 上海第一家可口可乐专卖店(1927) 第九课 对外开放 ———从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看 一、重返中国 ———对外开放的开始 一、对外开放的开始 材料1: 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1976年,时任可口可乐总裁的马丁找到了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商务秘书的佟志广,希望能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同时在中国建立可口可乐的灌装厂。佟志广的回答是,“现在想进入中国还为时尚早”。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可口可乐几经曲折终于在1978年12月13日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企。 思考1:为什么可口可乐能重返中国? 1.对外开放———原因 原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打开销路 ———对外开放的过程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材料2: 1980年,可口可乐中国系统第一家装瓶厂在北京兴建,81年建成; 1981年,在广州兴建第二家装瓶厂; 1983年,厦门厂动工兴建; 1984年,随着厦门厂落成,推出雪碧及芬达产品; 1985年,首家合资装瓶厂在珠海投产…… 思考2:为什么可口可乐能在这些地方开办工厂? 1.经济特区———成立 过程:1.设置经济特区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地理位置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思考3: “有一位老人”指谁? “圈”指什么? “城”具体有哪些? 请你模仿他,用铅笔在课本44页的地图中描出这些“城”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材料3: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 ———国务院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的批示 材料4: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 ,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思考4:为什么可口可乐会在这些地方开办工厂? 1.经济特区———特点 (1)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3)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材料5: 可口可乐在北京设厂的事发生以后,一位老同志要求负责引进可口可乐的中粮公司做出解释。中粮专门写了报告,阐述了以下5点理由: 三、我们尚未掌握软饮料生产装罐、装瓶技术,引进这套设施,有助于技术进步。 四、我们每年花30万美元买浓缩汁,但是我们的利润要比这30万美元多出2到3倍。 思考5:引进可口可乐对中国有什么好处?(结合书P43) 1.经济特区 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正在建设中的(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这是我国高层建筑历史上的奇迹。 ———《新华社》1984年报道 1.经济特区———代表:深圳 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的深圳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夜景 深圳国贸大厦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深圳市政府雕塑“拓荒牛”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精神: 敢于拼搏的开拓精神 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 1.经济特区———精神 2.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 厦门 汕头 珠海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上海 乌鲁木齐 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