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专题第二课,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相比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讲述航路开辟的动因、条件与概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影响。显然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两课共同构成本单元的系统整体;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体现了“发现世界”到“发现人”的历史发展线索。既有贯穿欧洲古代与近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近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学期前两个专题的学习,对世界上古史与中古史有初步的了解,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对继续学习世界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探寻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掠夺》已经学习过(参见人教版九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新航路诸多影响的基本认识。但关于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等抽象性知识,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大多缺乏中西联系的意识和全面把握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参照课本,能够清晰罗列全球物种大交换在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与疾病传播的基本史实。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跨区域大范围的物种大交换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 2.结合地图,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所涉及的流通商品与交往国家,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3.根据史料,概括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等基本史实,提高自主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与世界的三方影响,培养多角度参与历史解释的学习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难点: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 学法: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意图 地球,这个人类居住的小小行星,表面积的29%是陆地,71%则为蓝色的海水所覆盖,从某种意义上说,陆地是人类生活栖息的主要所在,而海水则成了早期人类交往的阻隔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不断拓展,尤其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航路的开辟,海道打通,整个世界因此而连成一片,浩渺的大海变成了坦荡通途,世界在地理上第一次成了一个整体的世界,这就为世界历史走向整体创造了起码的前提。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还有人说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我们该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通过公元1年、1500、1600、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示意图为学生创设空间概念,再用一系列的“有人说”引发学生思考,起到凝神、点题、激趣的作用,导入本课。 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示: 材料一 在16世纪的上半期,西班牙人侵占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秘鲁。与此同时期,葡人又强占了南美的东部。他们……强占了原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了大部分土著居民,其余的人被迫去从事苦役和陷于贫困的境地。……在西班牙殖民地上,仅从1492-1541年止,印第安人被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歼灭的,算起来至少有15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