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案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构成。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日本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认知:学习日本地理位置、地形等自然特征,描述和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利用日本地图,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分布等动态信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理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共同分析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感悟—小组活动—小试牛———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通过世界地图示意图让同学们找到日本的位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组活动:分组完成探究活动,重点掌握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播放视频】《2024年日本7.6级地震海啸全过程》 观看视频,说出自己的感悟。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 大家来描述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吧!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地理位置 【图片展示】日本的位置、日本的位置和地形。 【提出问题】你能在右图中找到日本的位置吗? 读图并思考。 设计通过读图,归纳日本的位置和范围,提升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归纳总结:日本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处于130°E~145°E,25°N ~ 45°N之间的北温带;东临太平洋,北濒鄂霍次克海;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海相望。 二、国土组成 【图片展示】日本的位置和地形。 【知识讲解】日本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一些邻近的小岛组成。 读图并思考。 三、自然特征 【图片展示】日本的位置和地形、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问题】思考1:总结日本地形特征。 【问题】思考2:总结日本气候特征。 【问题】思考3:总结日本河流特征。 学生思考并抢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 归纳总结:地形特征为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为主,温差小,降水多,海洋性显著。河流特征为河流短小、急促,从中心流向两侧。 四、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图片展示】日本及周边地区的火山、地震带 【提出问题】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知识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壳运动活跃。 【展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后景观、富士山、喷发中的御岳山 【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影响 1.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带来的核泄漏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持续至今。 2.受火山灰影响,当地航班大量延误,部分道路交通受阻。 同学思考并描述。 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思与学】日本人为什么爱泡温泉 【探究活动】了解日本的防震减灾措施 【计时】5分钟 【提供资料】建筑物的防震设计、防震减灾设施的配备、避灾场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