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6810

6.1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课时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4-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8713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期中,下学,地理,七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6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课时 气象与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防治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1.运用资料了解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并指出各类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2.结合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 3.结合实例,说出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蝗 灾 干旱时易发生蝗灾 气象与洪涝灾害 一、干旱 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思考:为何华北地区春旱最严重?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大; 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 干旱的危害 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引发次生灾害,如沙尘暴、火灾等 二、寒潮 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活动:在图中找到影响我国寒潮的三条路径。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读图思考:我国哪些地区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滇南谷地等地区。 此外,一些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海南、广东等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也不易受到寒潮侵袭。 受寒潮影响的地区,还可能发生霜冻、冻害等多种灾害。 霜冻灾害 寒潮橙色预警 三、台风 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台湾、福建和海南等地。 c 狂风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危害近海养殖 巨浪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常引发狂风、暴雨和巨浪,从而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四、洪涝 洪涝灾害,即洪灾和涝灾。 是指雨量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积水成灾。 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洪水泛滥,从而淹没农田,毁坏设施的灾害。 洪 灾 涝 灾 中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气候因素:主要多发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地形闭塞的地区常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思考分析:洪涝灾害和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有没有关系? 毁林开荒 城市化 湖泊锐减 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减弱了森林对雨水的蓄积和过滤作用 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 湖泊的减少削弱了其调洪功能,导致洪水危害加重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淹没农田、聚落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人员伤亡 交通受阻 农作物减产 人畜饮用水困难 洪涝灾害的防治 防范、治理自然灾害,降低灾害风险和减轻灾害损失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3 1 2 4 灾 前 灾 中 灾 后 灾害监测与预警 灾害防御 救灾准备 灾中救援 灾后恢复 5 防灾减灾体系 植树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