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扎特《小步舞曲》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会穿插一些符合课本内容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初步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欣赏《小步舞曲》,通过对节奏、速度、旋律线、装饰音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莫扎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收集相同乐曲不同的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小步舞曲》旋律线的分析及装饰音在乐曲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小步舞”视频,观察服饰、舞步。(服饰华丽,舞步小而优雅) 师:同学们,刚才这段视频大家除了看到舞蹈还听到了什么? 刚才这段舞蹈音乐就是小步舞曲,而这样的小步舞曲有很多,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听听我们音乐神童 莫扎特所作的小步舞曲。 介绍莫扎特 奥地利音乐作曲家。4岁开始跟父亲学习钢琴和作曲,10岁起随父亲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 《音乐家小故事》 在莫扎特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列奥波尔得德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看过之后,发现这张乐谱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将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开始指导莫扎特作曲并带领他举行演出。 (二)欣赏莫扎特《小步舞曲》 欣赏A段 思考: 音乐是否连贯?(断奏) 几个音一断?(2个) 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符号让节奏断开了?(休止符) 几次之后变连贯?(10次) 本曲是三拍子,可刚才出现10次,多一拍去哪里了?(开头弱起) 给音乐伴奏 看白板上A段歌谱,老师唱,学生拍。 老师弹tr颤音,学生听辩,唱“帮”,7 2 4 听A段后半部分,拍出重音“< ” 用乐器给音乐伴奏 A、看黑板出示图形并讲解 响板 碰铃,三角铁 手串铃 B、根据黑板歌谱+图示来演奏 (先试练,找出问题单练,注意“<”强弱弱) C、跟音乐伴奏 欣赏全曲 边听边记录 师:刚听的A段在歌曲中出现多次,听到不同的用b,c表示。 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字母排序,其他同学听到a段继续演奏。 a a b a b a c a b a A B A 听b划手势,手绕圈,左一圈右一圈 听c段 A、听c每小段有一个颤音,同学们猜猜像舞蹈中用来做什么动作的?(行礼) 请男女生分别做行礼动作 B、在听一次,看看行了几次礼(4次) C、将c分段听 C C C’ C’ 师:从c段可看出古典音乐不只是旋律有古典美,结构上也有对称的美。 (三)拓展 1、欣赏《不想长大》(莫扎特第40交响曲) 2、介绍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