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5世纪———17世纪航路图 思考:对比两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相对孤立 整体联系 局部视野 世界视野 VS VS 15世纪的世界地图有欧洲、非洲、亚州的地理方位,但没有美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完整的; 16世纪的世界地图有了美洲,且各大洲、大洋的方位更加明晰,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与今天已经相差不多。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 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时空坐标 14世纪 15世纪末 16世纪初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17世纪末 18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殖民掠夺开始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丝银贸易和奴隶贸易兴起 南大西洋航线开辟 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开辟 英国、荷兰、法国的殖民扩张 西、葡的殖民霸权 荷兰的殖民霸权 英国的殖民霸权 Part 01 “哥伦布大交换” 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 (一)人口的流动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欧洲→美洲(入侵,移民) 非洲→美洲(黑奴贩卖) 促进美洲地区开发; 改变人口地理分布; 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促进世界物种交换; 导致各种疾病传播。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宗主国→殖民地、附属地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地区 欧洲国家主导 2.表现: 1.原因: 4.影响: 3.特点: 一、“哥伦布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物种的流动 “哥伦布大交换”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 美洲特产流向世界 1.概况: 2.影响 食物结构,粮食产量,物质生活 人口增长、美洲开发、文明交流 导致疾病传播 一、“哥伦布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三)疾病的传播 1.原因: 人口与动物的流动 2.影响: 原住民大量死亡 原有社会的解体 美洲被迅速殖民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