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海潮 柳永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通过吟咏感受作品的音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2、结合作品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 习 目 标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2.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仕途坎坷的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仕途坎坷的柳永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仕途坎坷的柳永 柳永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仕途坎坷的柳永 1.柳永,北宋 词人代表人物, 排行第七,世称 。因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2.是北宋第一个 的人,其词多描绘 和 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3.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而且创作了大量的 (长调),发展了 手法, 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有《乐章集》传世。 4.柳永被誉为“ , ”, 与李清照、晏殊、李煜并称 “ ” 婉约派 柳七 柳屯田 专力作词 城市风光 慢词 铺叙 慢词之祖 婉约之宗 婉约派四大旗帜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