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1801

5.2《边城(节选)》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267569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边城(节选),课件,6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个湘西,一个在地图上,一个在黄永玉的画里,一个在沈从文的笔下。地图上的湘西,就在于我们湖南的美丽的凤凰古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是如何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边城》的影响 凤凰古城 茶峒 茶峒 土家吊脚楼 土家族女孩 苗家女孩 学习目标 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景美、风俗美。 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 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探究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京派作家群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只身闯北京,去北大“蹭课”。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而北大竟然也让这样的人“蹭”。一边苦读,一边写作。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不懂标点符号,竟成著名作家。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1928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应聘上海中国公学讲师,竟受到校长胡适赏识,让他讲授“小说写作”和“新文学研究”。后来又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将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经历 走近作者 凤凰之子的传奇人生 四个身份: 苗汉土三家血统 活在都市里的乡下人 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 “逃学大王”“军队司书” 走近作品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 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